• 设为首页 | 添加到收藏夹 游客,您好!欢迎访问时珍国医国药网站。   | 注册用户
  • 主编寄语:聚焦向新力

    时间:2025-02-18 17:31:35

    主编    胡镜清


    岁序更替,华章日新。回首过去的2024年,《时珍国医国药》对标搭建中医药领域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的目标,持续发力。这一年,杂志成功改版更期半月刊,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,影响力再上新台阶。站在2025年的起点,创新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澎湃之势直面扑来,《时珍国医国药》决意以创新为导向,聚焦向新力,开启新征程。

    汇聚“向新力”:从“载体”到“引导者”

    2024年,《时珍国医国药》第四届编委会成立,131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,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知名度持续提升。院士、国医大师、岐黄学者、长江学者等团队投稿百余篇。全年发文的基金论文比达98.5\%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占比53.4\%。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(2024版)》显示,《时珍国医国药》在“中医学与中药学”学科类目的131种期刊中,影响力指数(CI)学科排名第13,位列Q1区,复合影响因子由1.496提升至1.938

      2025年,我们将尝试从科技成果的单一纸质“载体”向多维“引导者”转变,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中医药研究的前沿动态,通过优化栏目重点关注中医药现代化、慢性病管理、老龄健康等领域,通过约稿、组织专题专刊等方式,吸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投稿,实时报道最新、前沿的研究成果。

    融生“向新力”:跨界融合与学术创新

    2024年底,习近平总书记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期间,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,助力走向世界的创新举措。从《黄帝内经》到AI辅助诊断,从神农尝百草到合成生物学,中医药的原创性与向新力交融共生,人工智能时代,AI大模型、多学科组学、智能辅助诊疗等词汇频频出现,我们刊载的多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论文获得广泛关注。

    2025年,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,关注中医药+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领域,与更多高校、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,定期举办学者沙龙,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医药研究的前沿问题,鼓励发表跨学科研究成果,激活中医药蕴含的创新潜能,支撑我国医学创新链前端的“原始创新”能力提升,为中医药学术研究注入新活力。

    增程“向新力”: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传播

    2024年,我们加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期刊集群,与知网、万方、维普、新华网-学术中国等数据库合作建设开放获取期刊(OA期刊),与超星签订“域出版”合作协议,拓展移动终端传播渠道。此外,期刊接入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科技资源标识(CSTR)平台,注册DOICSTR资源标识,促进科学数据的全球共享传播。我们启动了智能数字出版系统建设项目,采用方正电子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,实现采编、智能审校、XML结构化排版、主动传播服务等一体化工作流程。通过技术赋能,不断提升期刊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。

    2025年,我们将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,继续拥抱数字化变革,创新出版传播模式,加大网络首发、增强出版等新型出版力度,探索人工智能(AI)、虚拟现实(VR)和增强现实(AR)技术在中医药知识呈现中的应用,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,让中医药学术成果从纸端走向云端,从国内走向世界。

    五千年岐黄薪火,九万里寰宇同春。2024年,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,大会以“多元 传承 创新: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”为主题。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指出:“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,需要代代守护、传承精华,也需要与时俱进、守正创新。”总书记的贺信为传统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。在中医药大发展、科技日新月异、中西文明互鉴互通的新时代,我们将继续秉持守正创新理念,在内容创新、技术创新、服务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,努力增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创新渗透力,将杂志的学术影响力转化为科技创新力,书写《时珍国医国药》“聚焦向新力”的新华章!